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本刊記者 彭滔
常德卷煙廠副廠長李平華
每天上班前,常德市卷煙廠(以下簡稱常煙)工藝品質部都會利用班前會,分班對檢驗員進行“每日一新”的技能知識培訓,內容包括行業動態、工藝質量、檢測設備的規范操作與調校等。“這個習慣已保持了6年。”常煙副廠長李平華對質量興湘萬里行采訪團記者說,“我們愛護品牌,就像愛惜我們自己的眼睛,這是‘芙蓉王’成功所在。”
“芙蓉王”PT主機擋車工方朝暉有一個工作日記本,詳細記錄了當班質量運行情況,并對質量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前后用完了十多個日記本。這個習慣他堅持了7年。
二車間勞模周達枝,在長期的工作積累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她能從每秒120支煙的運行速度中,發現檢測器都檢不出來的瑕疵。修理工說,她的那雙眼睛,賽過齊天大圣。周達枝淡然一笑,參加工作20多年,養成了這種習慣,上班什么都不想,就想質量。
“芙蓉王”專線車間敞亮、物流系統高架庫擎天林立,工藝流程采用“數采管控”一體化的計算機信息高速通道。隨行常煙工程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芙蓉王’專線含4項發明國家專利,另外還有12項國家專利正在受理中。”
在繁忙的備料工序現場,每批“芙蓉王”煙包都佩上了不同顏色的徽標,詳細注明了煙包的牌號、產地、等級、時間、責任人,哪怕是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
除了“身份證”,“芙蓉王”還配備了“綠卡”。所謂綠卡,就是煙葉交接卡:顏色、等級、重量、件數都有發料員交接時的簽字。這樣一來,相關部門的職責明確了,有了明確的責任追溯。常煙技檢站負責人陳其森對此有感而發,在生產過程質量預控上,常煙人把傳統的“產后檢驗”轉變為“產前預控”,各部門將質量關口層層前移。針對產品質量缺陷的快速處置,出臺了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產品質量危機管理預案》等配套措施。并率先在業內建立原輔材料質量評價體系,實施了《卷煙材輔料質量評價管理辦法》。
“關口前移、嚴防死守、檢上加檢、鎖上加鎖。”常煙廠長鄒剛強把這16個字列為常煙確保質量的法寶。由于質量過硬,近年來,常煙一直保持飛速發展。2009年,“芙蓉王”產量達65.67萬大箱,實現銷售收入229億元,創稅收149億元,創下了該品牌歷史最高紀錄,也創下了全國高檔卷煙品牌產銷量的最高紀錄。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李克明在考察常煙后贊譽:“‘芙蓉王’是引領中式卷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