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2分報道, 中國之聲近日重點關注了免費老年旅游團推銷“營養素食品”事件,北京索康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提供免費旅游、免費足療等方式,發展會員2萬人,銷售一種價格昂貴的欣康源牌磷脂維生飲。而這種產品其實是既沒有保健品批號,也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合法產品”。
那么,所謂的“營養素食品”大行其道,蒙騙老人,相關監管為何缺失呢?
在北京索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免費旅游團里,經常會聽到工作人員說,“我們的產品是北衛藥業生產的,就是那家給同仁堂做藥的藥廠,肯定有保證”。
索康公司負責人徐新:食品安全問題怎么辦,要接受社會監管怎么辦,所以第三個基地和藥廠合作,藥廠GMP認證,生產的東西放心,藥廠做的東西一旦有問題倒霉的是他不是我,因為藥監局天天上門。
那么北衛藥業與索康公司以及這個所謂的“營養素食品”究竟是什么關系呢?藥廠對這個產品究竟負什么樣的責任呢?為了弄清這一點,記者專門到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衛藥業進行了采訪。
面對記者的提問,董事長兼總經理周秀麗說,他們不知道北衛藥業已經成了所謂的“營養素食品”推銷的噱頭,她首先澄清了一點,北衛藥業并不是給同仁堂做藥的藥廠,只是曾經為同仁堂委托加工過產品。
周秀麗說,“欣康源牌磷脂維生飲”是北京索康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北衛藥業生產的,也就是貼牌生產的。她強調,產品出了廠子,北京索康科技有限公司說這產品有什么功效,怎么推銷等等,和他們沒有關系。
欣康源牌磷脂維生飲上有一個“順衛食監字【2003】第1650號”的標志,說明這種產品應該屬于食品,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以銷售為目的的食品生產加工經營活動,必須要取得質檢部門發放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對實施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食品,出廠前必須在其包裝或者標識上加印市場準入標志——QS標志,沒有加印QS標志的食品不準進入市場銷售。而北衛藥業生產的欣康源牌磷脂維生飲上并沒有這個標志。周秀麗拿出了一份順義區衛生局發放的食品衛生許可證,說,只要有了衛生局發的食品衛生許可證,他們就可以生產。
拿著這份食品衛生許可證的復印件,記者找到了順義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一位姓陳的副主任認真的看了看這份食品許可證,接著從右手邊的抽屜里拿出一本《食品安全法》說,這個證是他們發的,但是從去年6月1號《食品衛生法》開始施行,衛生部門就已經不再負責企業生產食品的監督。
北衛藥業董事長周秀麗說,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市場準入QS標志,并不是他們一家的事,90%的食品廠、藥廠都沒有。
一位質監部門的內部人士透露,據他們掌握,目前市面上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沒有市場準入QS標志的“營養素食品”不下1500種,已呈泛濫之勢。但對衛生部門已經發證的企業,他們很難監管。
而在順義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看來,雖然沒有明說衛生部門發放的食品衛生許可證失效了,但是無論怎么說,他們都已經不再負責食品生產的監管。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關心的不是一紙證書、一個標志,而是購買的產品有沒有人監管。記者為了搞清楚哪個部門可以監管欣康源牌磷脂維生飲,曾經以消費者身份撥打過十幾個電話,卻被衛生、質監等多個部門推來推去。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順義區技術監督局質量科一位工作人員明確向表示,目前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監管確實還存在空白。在《食品安全法》出臺前,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韋云隆曾經對食品安全主管部門不明確提出批評,他說,法律授權的有農牧、質監、工商、衛生、商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眾多部門,諸多部門都管,而又都不認真管,這反映了政府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重視不夠。
從《食品安全法》開始實施,食品安全的多頭監管宣告結束,然而,一年多過去,“營養素食品”大行其道,面臨的仍是無人監管的尷尬。
北京索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新毫不避諱地說,質檢部門估計的1500種“營養素食品”太少了,現在市面上號稱有保健功能的“營養素食品”至少有1萬種。眾多“營養素食品”背后,是數以萬計上當受騙的老年購買者,這個混亂的市場究竟應該由誰監管,這些老年人的權益究竟應該由誰保護?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