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者向本報記者透露,這一時刻是有關部門責令國家藥監局內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所有官員必須交待清楚自身腐敗問題的最后時限。錯過這次主動坦白、爭取從寬的機會,所有涉案人員都將受到嚴厲懲處。
藥監反腐進入深水區
2月2日,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國家藥監局的幾位副局長近日分頭召集其所分管的司級、處級干部開會稱:接到有關紀檢部門通知,截至2月2日(星期五)下午4時止,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每個藥監局干部都必須如實交待是否有過以權謀私行為,并要求如數上交所有“不明來源”的財物。
“領導們一再強調,這是一個很嚴肅的政治問題,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最后一次機會,希望各位認真對待。說與不說,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但過了時限仍頑固不化,只能咎由自取。”該人士透露,“有關部門對很多官員的情況是了如指掌的。現在主要是看這些人是否愿意配合調查。”
記者登錄藥監局的網站,注意到有消息稱該局黨組成員深入分管單位指導開展集中教育活動時指出:“要與腐敗分子劃清界限。”
“春節過后,在全國兩會之前,有關方面將要對藥監局的‘問題干部’動真格的了。”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對國家藥監局的反腐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后,有關部門還將繼續開展對各個省、市級藥監系統的廉政清查。
據了解,1月17日至18日在京召開“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期間,有國務院高層到會講話時曾尖銳指出:有的藥監干部在藥監局任職期間曾強行向企業索要股票牟利,但一直未交待自己的問題,希望他早日清醒,向組織坦白交待。
有熟悉藥監局內部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當時這位領導所指的應該不止是一位藥監局官員,“這早已是內部公開的秘密了。”該人士透露,按照以往的“潛規則”,醫藥企業上市后會拿出巨額股票“轉移給”相關的藥監局官員。
“隨著藥監反腐的深入,涉案企業會越曝越多。”一位藥企人士嘆道,“反腐風暴會讓很多制藥企業老板落馬,曾是各地方政績亮點的制藥業現在可能會成為‘污點’,這一風暴將導致制藥業的大洗牌。”
藥監局還能否獨存?
“目前,國務院正在醞釀將原本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的‘食品和保健食品’工作拆分出來,歸入到一個可能由國務院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員會’中。同時還將原本由藥監局監管的中藥領域中如種植加工、新藥審批、中成藥生產流通等環節拆分出來,歸入一個隸屬于國務院領導的‘中醫藥委員會’。”一位知情者告訴本報記者。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只剩下監管‘化學藥和生物藥’的職能,其監管職能被大幅削減。”該人士透露,“而中國企業在‘化學藥和生物藥’方面的自主創新程度普遍不高,拆分后的藥監局其實并沒有多少‘技術活’可做。這樣一來,這個部門就沒有理由再以副部級的名義存在。于是,可以進入第二步,把藥監局作為一個‘部管局’并入其他部委。”
該人士強調,目前,這一計劃尚處醞釀階段,國務院正在征求各方意見,“但令高層決策者沒想到的是,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又遇到了新問題。”
據透露,有關高層部門最近就“收并藥監局”事宜征求各部委意見時,竟都得到了婉拒的反饋。
據悉,衛生部高層人士曾就此表態,在當下階段,衛生部只希望集中精力管好衛生工作,不希望將藥監局“收并”為直屬機構。據透露,衛生部有關人士明確表示:“從藥監局的監管職能到辦事人員,什么都不想要。”[next]
而改委因管理藥品價格、醫藥企業經濟運行和宏觀產業政策指導等,也曾被納入有關高層“收并藥監局”候選者名單。但據悉,發改委有關人士卻表態,發改委只是宏觀戰略性管理部門,不適合管理藥品監督這樣的具體事務,不宜收并藥監局。
記者就藥監機構改革問題向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求證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事關中央安排的問題,無可奉告。”而國家藥監局新聞發言人張冀湘則表示,對機構改革之事不知情。
而對于前一階段炒作的“健康委”機構模式,該人士透露,“最初的設想是成立一個‘醫藥衛生委員會’,把西醫藥、中醫藥、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都合在一起,由一名國務院高層兼任主任,各部委的一把手兼任副主任。但現在認為這樣做可能使機構過于臃腫,所以有關部門的高層基本不再提這一構架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構架即將浮出水面的關鍵一年,恰恰在今年1月24日,溫家寶總理極為嚴肅地提出對鄭筱萸的違紀違法問題要徹底查清,依法嚴肅處理。這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深意。”西南證券公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仕元認為,“從整個中國的醫療大局來看,藥監工作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中國醫療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種種矛盾必然促成的。新醫改的方向必然是新藥監改革的方向,只有讓這些改革配套進行才能真正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