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發聲明稱沒有合作
美團網給出了“此團購有效、DQ券仍可使用”的回應,但是截止今天凌晨1時,DQ官網上的無效申明仍未撤下。
美團網熱賣DQ冰激凌優惠券 商家卻申明“沒有合作”
DQ:全稱為Dairy Queen,是全球知名的冰激凌企業,1938年創辦。DQ在中國的門店超過300家,上海適達餐飲是其中國代理之一。
美團網:2010年3月上線,中國成立最早的團購網站之一,2010年,美團在中國團購市場份額曾經位列第一。根據團800資訊的數據,美團去年12月在上海月銷售達到925萬,居上海市場第二位。
美團網“DQ冰雪皇后現金券”團購人數定格在12003人。
截止今天凌晨1點,DQ申明沒有撤下。
這邊,2月28日13時01分截止的“僅售29元——價值50元的DQ冰雪皇后現金券”團購買家還未從淘到超值寶貝的興奮中離開;
那邊,DQ已于同日在官網上嚴正申明“未與其他任何第三方合作團購”,這讓上萬買家頓時傻了眼。
昨日,美團網給出了“此團購有效、DQ券仍可使用”的回應,但是截止今天凌晨1時,DQ官網上的無效申明仍未撤下。至此,拉鋸戰已經持續36個小時。
剛“團”的DQ券無效了?
2月28日13時01分,美團網“29元價值50元的DQ冰雪皇后現金券”團購人數定格在12003人。網頁顯示,該券使用范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兌換的有效期為2011.3.10 至 2011.4.10,現金券使用截至6月30日。上海買家可以在網站指定的6家分店進行兌換。團購截止后,不少網友開始陸續發微博或帖子稱遺憾自己動作慢了沒搶到。
然而很快,眼尖的網友便發現,DQ冰雪皇后的官網首頁上,已經發布了一條落款日期為2月28日的“嚴正申明”,申明稱DQ從未與其他任何第三方合作以任何形式進行團購合作,“團購類網站、美食類網站、購物類網站的個人、組織所發布的關于團購‘DQ冰雪皇后現金券及產品券’活動信息均與我公司無關”。在提醒消費者謹慎消費后,DQ還提供了舉報郵箱。
此事瞬間引發了網友和買家的紛紛議論,沒搶到的人從開團之前的懊悔立馬變成慶幸,網友“徐包子切包子”昨日下午2點37分在大眾點評論壇中稱“本來打算買來著,還好沒買,8知道是個神馬結果啊~~”,而剛買完的“洛神YUKI”卻給了無語的表情:“我還是懷著很激動的心情團的”。
BiaNews 5月25日消息 昨日有消息稱,美團網西安大區總經理文秦已經離職,在文秦之前,美團網北京大區總經理陶炎和廣州大區總經理李俊翼也相繼離職,其中李俊翼已到分眾傳媒任職
當事人之一的美團網西安大區總經理文秦在微博予以否認,“網上盛傳我已從美團離職,在此特別聲明,我目前還在美團擔任西安區的負責人,而且沒有離開的打算,希望流言止于智者”。
近日,團購行業跳槽和融資的消息頻頻。先是拉手網200名員工跳槽窩窩團,再傳出窩窩團獲高盛2億美金融資。
美團稱DQ此舉因“壓力”
昨日下午3點左右,記者以團購買家身份致電美團網,得到了客服如下的答復:“券還是有效的,不會影響使用。因為DQ在價格方面承受壓力,所以才有這樣的申明。” 半小時后,美團官方網站也出現了類似的回復:“美團拿到的是全國最低價格,商家應付不了渠道商的壓力,只好掛公告。但券還是可以用的。”
暫時吃了顆定心丸,不少網友表示美團處理比較恰當,愿意相信美團的解釋。
掀起團購低價那層皮
近日,團購行業跳槽和融資的消息頻頻。先是拉手網200名員工跳槽窩窩團,再傳出窩窩團獲高盛2億美金融資。
題為《消息稱美團網三大區域高管紛紛離職》的文章稱,美團網正在為新一輪融資竭盡全力,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頭緒。美團相關負責人給予否認。業內人士分析,美團網高管離職等消息不排除是競爭對手的炒作。
美團網此前已獲得紅杉資本上千萬美元投資,拉手網新融資1.11億美元,窩窩團的2億美元融資或將于今天下午發布會上被證實。
網站可能貼錢搞促銷
在團購網站和團購帖子“省錢才是硬道理”的號召之下,各種大小日用商品、不動產,到健康、旅游、教育培訓、再到各類美容、健身、休閑服務產品,都吸引著許多消費者聚團購買。據《2010年中國網絡團購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8月底,國內初具規模的團購網站達到1215家,“千團大戰”已經打響。
然而,團購網站不發布明細信息,或者增加附加條件,變相增加消費者使用成本,以彌補產品差價的情況時有發生。早報記者在此前對于其他商家的調查采訪中也了解到,為了爭奪更多的客戶,一些團購網站都會采取自己貼錢的方式,以比協議價更低的價格推出團購產品。
對此,法律人士沈先生表示,這本身會破壞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反不正當競爭法 》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但團購網的經營模式較為新穎,不同于傳統“進貨-銷售”模式,類似行紀合同,或者中介性質,雖不存在《反不正當競爭法》里所說的“低價傾銷”問題,但可能影響與商家的合作,最終也將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沈先生補充說,團購產品涉及商家、團購網、消費者多方利益,風險需各自承擔。團購產品和一般的商家經營不同,并沒有購買數量上限的控制。團購網站和商家若在產品數量、價格方面沒有充分的預估,將會導致局面不可控制,“消費者是被低價吸引的,但當人數超過商家能承受的范圍,消費者是無法強行要求消費打折券的,只能再去投訴。”若糾紛發生,消費者只能找團購網站投訴,而團購網與商家都必須承擔法律風險。
法律人士由此建議消費者在網絡團購時要謹慎從事,保證在能確認商家的經營能力和與團購網站之間的合法合作關系后再進行消費,以保證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