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除了少量解放前后遺留的老酒店,就是政府投資或引進外資、僑資興建的三到五不同星級的酒店,酒店數量很少。90年代初期開始,行業開始大量興建酒店,像郵政賓館、航空賓館、石油賓館等等。90年代末至今,酒店的興建又與旅游業、房地產業開發相結合,各地高星級酒店不斷涌現。到目前為止,投資高星級酒店仍然成為房地產業追捧的熱點。
目前酒店數量在很多城市已經供大于求,酒店產品同質化嚴重。由于90年代末的酒店投資熱潮,目前產生了一大批高星級老酒店,而其經營難問題也不斷呈現。所謂“老酒店問題”,指的是那些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曾經在當地很有名很風光的星級酒店,現在面臨經營難題的現象,甚至也包括那些經營時間不到10年,但已經在市場上沒有競爭能力,面臨淘汰的星級酒店。比如很多地方的華僑大廈,都曾經是各地見證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建筑,接待了海內外眾多游客和僑胞,然而今天昔日輝煌不復存在,經濟效益大多不佳。
老酒店遇到的瓶頸問題硬件設施老化陳舊,更新改造缺乏資金
硬件設施好壞作為評定酒店星級一個重要評估指標,也是客人選擇星級酒店的重要參考標準。硬件設施老化陳舊是任何一個經營時間長的酒店都要面對的現實,即使再保養也不可避免。同時這些酒店還面臨著更環保、更舒適的新產品的挑戰。設施老化陳舊導致顧客入住率降低、房價下降是星級老酒店最致命的問題。
管理體制、酒店服務缺乏創新與活力
經營時間較長的星級酒店,會有一批跟隨酒店成長與發展的老員工,這批老員工往往成為酒店管理層主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在崗位上一方面帶領新員工開展酒店日常經營與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時間久、資格老等原因,這些老員工不免滋生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影響了其對新技術、新思想的采納與接受,同時由于思維定勢也可能影響產品的創新。很多時候他們都一直留戀以前的大好時光,對市場競爭一籌莫展。
員工流失嚴重,影響服務質量
經營時間長的星級酒店,會有一批業務熟練服務質量過硬的員工群體,這些員工無疑會成為很多新酒店爭奪的對象,很多員工會因為薪酬、職位去新酒店尋找職業發展空間。當酒店出現經營困境時,很多老員工也會嘗試尋求新的工作環境,獲得個人的職業發展。因此,員工的不斷流失也會讓老酒店頭疼不已。
老酒店實現突破的途徑投入改造換新貌,文化主題升價值
任何一家老酒店面臨經營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必要的資金進行改造,這個資金一定要足夠,因為小數目資金用于酒店改造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得不到應有的投資回報。改造不能隨意模仿市場最新同類產品,而是應該在當地市場環境下,挖掘當地獨特文化特征,尋求酒店的文化特色,這種文化一定要與當地或與酒店有歷史淵源,切不可胡編亂造。
“主題”將重新為老酒店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經營上的突破。因為在目前市場競爭環境下,擺脫酒店價格戰,必須靠“文化”與“特色”取勝,在特定主題文化背景下,可以進行酒店所有環境的裝飾裝修,依靠酒店獨特的文化魅力再次吸引消費者,正如某位學者所說“老酒店依靠文化和記憶可以東山再起”。
更新改造過程中,要避免趁機升星的誤區。很多老星級酒店最先想到的就是通過改造升級,三星變四星,四星變五星,其實這種做法收效不大,因為作為老酒店改造建設項目,很多客觀條件受限制,如停車場、游泳池等場地建設,改造升星往往使得酒店不倫不類,最終錢花了,但仍很難得到消費者認同。
引進新鮮血液,打造核心管理團隊
老員工往往會存在思維定式,因此酒店需要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注入全新的經營理念。另外,可以從外面引進管理人員補充新鮮血液,最好引進一個核心的管理人員,依托全新管理理念打破酒店原有管理秩序。酒店有了良好的管理團隊,酒店經營與員工服務質量提升方面就能得到迅速改善。
開展系統培訓,提高全員服務質量
以往酒店更多的是開展專項技能培訓,而缺乏系統培訓,特別是主題文化培訓。酒店如果有了主題特色,相應的服務技能必須要掌握。同樣由于酒店客人需求是多樣化的,除了常規服務項目也有非常規服務項目,因此酒店員工需要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包括宏觀的企業文化、酒店文化、管理制度等培訓,以及微觀的服務理念、服務技能等培訓。通過系統培訓,可以構建酒店為學習型組織,提高員工的整體服務素質和對酒店的忠誠度。
老酒店換新貌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某種程度上說,比新建一座星級酒店難度還大,更需要酒店經營者與管理者用心去改造,實現老酒店的真正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