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輪胎又出事了。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緊急發出通告,指出部分韓泰輪胎存在安全隱患,易引發爆胎,車主如發現輪胎鼓包、胎體內側簾線外露、漏氣等,應停止使用。
如果沒記錯,這是繼錦湖輪胎在國內實施召回后,又一家韓國輪胎企業出現質量問題。為什么韓國輪胎企業敢在中國頻頻“出事”?這與國內相關政策的缺失、相關部門監督不力有很大關系。
雖然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風險警示通告,但僅是警示而已。錦湖輪胎召回的事實證明,國內相關監管部門還缺少應有的監管力度,從而導致輪胎企業屢屢“試探”規則底線。
“錦湖”就是最好的例子。過量添加返煉膠被央視曝光后,錦湖極不情愿地實施了召回,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召回后2個月,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便公開強硬表示,無論是召回的、還是因檢測而更換的錦湖輪胎,其品質都沒有任何瑕疵。他稱,此前的召回是“為了重新恢復消費者信心,錦湖輪胎在沒有質量問題的情況下自發組織了一場召回”。
看了李漢燮的表態,不禁感到好笑,錦湖召回既成事實,李漢燮是不是以為這是兩個小孩“過家家”,事后不承認就什么事兒都沒有了?
不過,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離錦湖“翻供”已近一個月,至今未有任何行政部門對此事做出表態。
這也再次助長了錦湖輪胎的“囂張氣焰”。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錦湖輪胎相關負責人態度依舊??“都沒有招供,何來翻供?”
對于錦湖輪胎的強硬態度,有消費者舉起了維權的大旗。據報道,由兩名律師牽頭組成的“錦湖千人維權團”已經將錦湖輪胎中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同時推上“被投訴席”,指責前者違反3C認證規定,而后者疏于監督管理。國家認監委相關部門已正式受理該投訴。
其實,不管是錦湖輪胎還是韓泰輪胎,所折射出的問題只是國內輪胎業的冰山一角,國內輪胎行業標準嚴重滯后,監管缺失等制度弊端才是韓系輪胎敢于在我國屢屢挑戰行業底線的“罪魁禍首”。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國家質檢總局已表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送審稿)已由質檢總局起草完畢并報國務院法制辦,將輪胎、兒童安全坐椅等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納入召回范圍。該條例有望在年內出臺,一旦正式執行,召回管理的范圍將從過去的整車延伸至重要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