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東升:不惑與大惑
2007-03-02 10:32 競爭力
豪氣生出國際并購
國際化成為近年來眾多中國企業的目標,華為技術、中興通訊(SZ 000063)、海爾集團、聯想集團(HK 0992)等紛紛出海,其間也不乏借助國際并購者。外界尤其是媒體也聚焦于此,使得企業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多重意義,甚至為輿論所左右。在華為技術于海外市場不斷獲得突破及聯想集團收購IBM PC整合初見成效時,相形之下,TCL集團遭受挫折成為媒體攻擊為“國際化的盲目典型”。
事實上,TCL集團早在1999年就試水國際化,只是因為當時的動作不大及傳媒遠未如今天這般發達,其嘗試才不被過分關注。在此之前,TCL集團已通過OEM和ODM的方式將彩電產品輸入國際市場。而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該地區許多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則一直堅挺,TCL集團的大量OEM訂單流失。李東生由此痛感,如果不能掌控市場銷售渠道、推廣自有品牌,國際業務很難保持穩定增長。
經過調研后,TCL集團將目標鎖定越南市場,并于1999年9月在當地建成工廠投產。但當年近乎為零的銷量給李東生的雄心勃勃潑了一盆冷水,越南市場消費者只認日本和韓國貨。TCL集團隨后采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以價格優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彩電銷售網絡,并在售后服務上大做文章,至2000年10月第一次在越南取得單月盈虧平衡。
李東生非常興奮,特地在公司內刊上發表了題為《屢敗屢戰 百折不撓》的文章,用以激勵為此付出努力的同事。2002年,TCL集團在越南的市場占有率已達14%,躋身前三。幾乎與此同時,TCL集團決定在包括菲律賓、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拓展自有品牌,也都有所斬獲。
時至2003年,TCL集團已呈現出彩電和手機兩大產業支柱齊頭并進的格局:這一年,其彩電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20%,海外銷量也同比激增195%,總營收達137.8億元;手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約11%,貢獻營收94.5億元。這無疑是李東生順風順水的一年,TCL集團漸進式的產權改革已在2002年完成,又在2003年末、2004年初完成了整體上市。
這一切都讓李東生頓生豪氣。2003年7月,TCL集團推出“龍虎計劃”,李東生發表了題為《龍騰寰宇,虎躍神州——通過“龍虎計劃”建立TCL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講話。其中“龍計劃”是要在未來3〜5年內,在彩電和手機業務建立國際競爭力,進入全球前五名;“虎計劃”則是家電產品、信息、電工照明、部品及文化產業要同時形成國內領先優勢;銷售額目標則為全球500強的門檻之數(1500億元)。
而TCL集團2003年的營收(283億元)與此目標差距甚大,勢必要有跨越式機會才可實現。就在2003年11月,TCL集團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收購了法國湯姆遜旗下的彩電業務;2004年中又以類似方式獲取了法國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TCL集團轉眼之間成了全球第一大彩電生產商和第七大手機生產商�?瓷先ズ苊�。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2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3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4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5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6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7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8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9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10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